首 页  质量品牌测评   品牌公告展示  政府绩效评价  调查专题  质量监督  品牌促进   品牌资讯
什么是品牌?
中国质量品牌网-http://www.gov12365.org

    品牌是什么?半个世纪以前,品牌形象理论的代表者大卫·奥格威对品牌做出这样的定义,“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这个定义受到了奥美、萨奇这样的国际性广告公司和罗兰贝格、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的广泛认同和传播。 
    这显然是广告界的定义,准确的说是传播意义的品牌定义,并没有真正切中品牌的要害。本质上,品牌是一个营销概念,而非传播概念。 
    (一)品牌打造的终极战场——心智 
    1972年,里斯和特劳特提出了“定位”观念,并指出,营销是一场心智的战争,消费者心智才是建立品牌的终极战场。 
品牌的打造,先后经历工厂、市场和心智三个环节,然而心智是终极目的地,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的企业经历了市场竞争的洗礼,普遍可以解决工厂环节生产效率问题和市场环节的销售管理问题,但随着产品的数量激增,资讯的爆炸,能否进入消费者心智成为一大难题。很多产品从工厂中生产出来,也进入了市场,但始终无法进入消费者心智,最终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品牌。 
    品类:心智中的小格子 
    究竟品牌如何作用于消费者心智? 
    1956 年,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乔治· 米勒 [George Armitage Miller]发表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 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他在对消费者心智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之后,发现了著名的“7法则”:人的心智极其有限,只能记忆有限的信息,人们通常把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每个类别通常不能记忆7个以上的信息。 
    更进一步,米勒发现,人们在认知信息的过程中最简单的编码方式是将输入的信息归类,然后加以命名,最后储存的是这个命名而非输入信息本身。米勒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消费者如何认知品牌以及品牌究竟如何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了答案。 
    那么心智究竟如何认知品牌呢?打个比方,消费者的心智如同邮局中的归类箱,邮件递送人路径的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格子”。每个“邮件”都根据“信”上的名字被放入“格子”中。如无适合“邮件”的“格子”,“信”就被归到无法送达的一堆信中。品牌也是一样,心智中每个品类都有一个格子。如格子的名字为“去头屑”,那么这个格子属于海飞丝品牌。 
    所以,完整意义的品牌应该包含两个部分:品类(心智中的格子)和品牌名(心智中格子中的品牌)。品牌名和品类一旦产生关联,锁定在一起,就完成了品牌的创建,例如品牌奔驰和称为进口豪华轿车的品类锁定在一起,品牌就开始诞生。 
    创建品牌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将品牌名与品类名锁定在一起。不能仅仅是推广劳力士这个名字,而且要把劳力士和心智中叫做豪华瑞士手表的品类锁定在一起。 
    消费者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有人会问,为何消费者通常直指品牌名购买产品,而非品类呢?这是因为,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但用品牌表达品类。以品类来思考,是指品类驱动消费者进行选择和购买。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先界定何种品类,比如当消费者想购买一罐饮料的时候,首先会面临绿茶、可乐或者纯净水等不同品类的选择。 
    当消费者确定购买某一品类的时候,往往说出的是代表此品类的品牌。人们极少使用品类名来描述自己的选择,如当问消费者喜欢何种类型的轿车时,他们很少回答:“欧洲豪华车”而会回答“奔驰或宝马”。当问某人喜欢哪种啤酒时,消费者很少回答:“欧洲高档啤酒”而是会回答“喜力或百威”。 
    消费者这种表达模式让企业和营销人员产生了错觉:认为消费者关注的是品牌,是品牌因素推动了消费者的指名购买,所以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品牌。但实际上除非品牌是新品类的第一,否则品牌将无法进入目标消费者心智。 
    营销竞争的实质是品类之争 

下一页
本文共 3 页,第  [1] [2] [3] 页

中国质量品牌测评中心